收养个婴儿,养到14岁,一天部队送来一面锦旗,孩子走了!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1595

发布于 暂无评论

推荐微信扫码

文||丫丫个敏

张琴秋

小编之前曾写过,原纺织部副部长张琴秋的获救经历。

当时,张琴秋化名苟秀英被营救到“新剧团”,为防止被特务盘查,王定国设计一出假结婚,将张琴秋藏在新婚夫妇家中。

已经嫁给国民党科长的杨少德,在串门时发现了张琴秋,随后报告给丈夫和军统特派员李晓钟,被秘密转运到南京邀功。

在从西宁到南京的路上,除了张琴秋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陶宛荣,一个叫吴仲廉。

吴仲廉

吴仲廉是红9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的夫人,1930年6月在井冈山时成婚。1937年4月,曾日三在转战祁连山时,不幸壮烈牺牲。

1937年元月,当部队困守临泽县城时,吴仲廉生下一个男孩。在极端严寒天气和缺衣少食环境下,再加上战火无情枪弹无眼,孩子很难存活下来。

夫妇二人抱头痛哭一夜,第二天决定将孩子送给老乡抚养。

当地沙河堡乡花园村,有一个民团大队长名叫王学文,虽属民团武装,但为人忠厚不干伤天害理勾当,时年39岁,前4个孩子全部夭折,第5个孩子刚生下3个月,妻子刚好奶水充足。

送孩子(影视图)

王学文害怕第5个孩子还会遭遇不测,想积德行善,于是收养了这个只有4个月大的孩子,并给孩子取名王继曾,将父亲曾日三的姓氏灌入名字中。

果不其然,一年后,王学文的亲生儿子故去,两口子更是视王继曾为己出,悉心呵护成长,一转眼孩子成长到14岁,时间已经是1951年。

就在这年春节,村里突然来了3个骑马的解放军,他们找到王学文,给他送来一面锦旗,以感谢夫妇二人抚养烈士遗孤的恩情,并送来600元钱。

同时,部队要求把孩子带回到他亲生母亲的身边。

吴仲廉与曾日三

原来,吴仲廉和张琴秋到南京“感化院”后,很快被伟人恩来救出,后来再婚嫁给江华。1951年,江华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吴仲廉担任公检法领导。

虽然王继曾很不愿意离开养父养母,但在反复劝导下来到浙江。后于1960年,将王学文夫妇一起接到金华生活。

故事发展到这里,原本是十分美满的结局。

然而,当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开始之后,一切发生巨变,吴仲廉被审查,生活条件一落千丈,老两口无奈于1968年又辗转回到河西。

江华

这一分别,便与养子王继曾成为永别。老两口思念养子时,便反复给吴仲廉和王继曾写信,但是信件全部石沉大海。1973年,王学文因病去世。

到底是什么阻隔了这份亲情呢?

原来,吴仲廉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而王继曾后来到上海无线电厂工作,于1976年在事故中丧生。

家的基础是亲情,没有温暖的亲情,再大的别墅、再阔的豪车,也会觉得如同冰窖。当王学文夫妇与养子诀别,晚年生活无比凄凉,当然这不能怪王继曾,罪魁祸首当然是那场可怕的运动!

吴仲廉与江华

最后,顺便交待一下“叛徒”杨少德的情况,杨与国民党科长生一孩子,后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要求重回部队,遭到“八办”拒绝后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