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历史上昏聩无为,但在金庸的江湖中,他为何成为高僧!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

1292

发布于 暂无评论

在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有一位武功极高、德行深厚的大师,他还曾经贵为大理国皇帝,他就是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段智兴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大理国第十八位皇帝,庙号宣宗,谥号功极皇帝,故史称大理功极帝。他是段正兴的儿子,段正严的孙子,段正兴名气不是很大,但段正严就比较有名了,他就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历史原型,也就是说,一灯大师按辈分来说,是段誉的孙子。祖孙二人都有幸成为金庸笔下很有特色的人物,并因此被广大读者熟知。

1147年,段正严退位出家,其原因是“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其子段正兴继位。段正兴的才具还不如段正严,他又怎能处理好当时君弱臣强的局面呢?不过段正兴当政期间,大理国基本比较太平,国内较少发生动乱。但段正兴自幼就笃信佛教思想,曾拜密宗大师杨圆慧为师,他十分崇拜易长观音,故又名段易长。因此,到公元1171年,作了25年皇帝的段正兴也效仿先辈,禅位出家,将后大理国帝位让给儿子段智兴,而后到寺庙中修习佛法,直至圆寂。

段智兴即位后,改年号为利贞。段智兴当皇帝期间,高氏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权力,互相之间多次争斗,使得后大理国政局动荡,内乱频频;为防止都城被战火燃及,段智兴不断修缮龙首关、龙尾关,加强大理羊苴咩都城的防御,以防不测。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段智兴后来出家为僧了,并且还成为一代高僧,但在历史上,段智兴虽然十分崇拜佛教、大修寺庙,却没有出家为僧。由于国家政局动荡,权臣肆意擅权,段智兴无奈将心思更多投放到佛事上,越来越醉心于佛教,不理朝政,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段智兴下诏一次就整修了十六座寺庙,致使后大理国国库空虚,国力日渐衰弱。诸葛元生在《滇史》中记载:“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呪,不理国事。”

段智兴在位期间,高氏家族内内讧不断,高观音隆、高逾成隆为了丞相职位互不相让。公元1174年,高观音隆起兵,夺取了高寿昌的中国公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高贞明,改元兴正。十一月,高阿机又同高正明起兵夺了高贞明的中国公位,然后还位给高寿昌。高贞明于是占据鹤庆(今大理市鹤庆县),自号称明国公。公元1176年,高妙音从白崖起兵,自立为中国公,攻破河尾关,占据鄯阐城。公元1177年,段智兴改年号为元亨。当时有两个僧人成贤和成正拜见高妙音,意在夺取鄯阐。高妙音发觉了他们的行动,与他们在天王庙内盟誓。成贤、成正在盟誓时口含丁香叶,走出庙门之后吐在地上说:“并不是我们在盟誓,而是叶子在盟誓。”不久,二人起兵,正在战斗的时候,出现了两名白马将军斩杀了他们。当时的人认为,白马将军就是庙中的两个力士。

就这样段智兴浑浑噩噩作了30年皇帝,至公元1200年病逝,其子段智廉继位,是为后大理亨天帝。可见,金庸先生将段智兴描述为醉心武学不理朝政的皇帝和一代高僧,是对他的美化,不过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合理性,段智兴国事上插不上手,他有时间练武和敬佛,最后出家为僧也符合大理段氏皇族的一贯作风,因此,他才具备被金庸先生进行艺术加工的条件,自然也就成了那位慈眉善目、武功极高的一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