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是新春,鲜花扮榕城。正当人们还沉醉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里,福州德化商会会员大会于2月17日在福州梅峰宾馆隆重召开了,各界旅榕乡亲500多人出席了年会。我受县里领导邀请,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当会上听到福州德化商会常务副会长毛永泉先生介绍说经过不懈努力,福州德化商会终于取得了永德会馆的管理使用权。令人高兴之余,我更想进一步了解永德会馆的内情,幸好有福州好朋友罗建清帮我拍了图片与寻找了文字资料,现整理分享与大家。

永德会馆
位于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中西合璧式建筑,原为永春、德化两县商人在福州建立的商帮和同乡会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931年重建。现为台江区文物登记点。
一、建筑名称:永德会馆
位于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中西合璧式建筑,原为永春、德化两县商人在福州建立的商帮和同乡会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931年重建。现为台江区文物登记点。
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间重修,民国20年(1931年)再次重建,均为两县在榕商帮集资所建。
三、建筑衍变:
永德会馆中的“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名称的由来与福建省区域建置沿革相联系。清初沿袭明制,永春、德化两县均隶属泉州府。雍正十二年(1739)升永春县为福建布政使司直隶州,德化县归永春州管辖。两县地域毗邻,且所产陶瓷(永春县与德化县相邻的部分乡村也产陶瓷)成为省内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经济利益把两县商贾紧密联系在一起,“永德堂会”、“永德会馆”、“永德同乡会”先后建立,不仅在省城福州建有永德会馆,在境外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建有永德会馆。

永德会地处星安桥与三通桥之间,与上下杭街连片,距中亭街不过百米。门前星安河环绕,设有道头,交通运输通江达海,并可沿大樟溪上溯达德化水口。南台是福州的商贸中枢,万商云集。明清至民国时期,来自各省及省内各州县商人先后在南台建会馆30多座,联系广泛,推销商品十分有利。福州开埠后,仓前山一带洋行林立,不少外国商人直接到硋埕里采购德化瓷器。

硋埕里永德会馆从清代建立以来,一直作为作为福州永德商帮堂会、商会、同乡会的活动场所。查民国档案,在永德同乡会筹备处主任林青山写给福州市政府并福建省政府的报告中称:“永德地域系本省辖内永春县与德化县。自清业已在福州成立永德会馆,并建筑壮丽堂皇馆址壹座于南台硋埕里门牌三十九号,藉以联络同乡感情,增进桑梓福利,倡办公益事业等……” 林青山,字育德,永春逢壶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时任福州永德会馆董事。

福州解放前夕,永德会馆人员纷纷迁移境外定居,如林青山等人到香港,王士性等人到台湾。黄其禄先生(德化水口人)原移居台湾,后又跟随儿子到美国居住,2007年回福州故地重游,已是98岁高龄。
福州解放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由台江区房管局管理,先是租给台江区草席厂作厂房。1970年代草席厂停产后,又租给福州汽车改装厂,承租户还在永德会馆东侧原有的一块货场空地上建起一座4层砖房,作汽车改装厂职工宿舍。

20世纪末,汽车改装厂停产,台江区房管局又将会馆房屋租给福州市清辉文化工艺厂,使用面积2200多平方米,用途是厂房、仓库,租赁期15年。
四、建筑形态
现永德会馆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东西宽36米,9柱8间排,其中正厅两侧厢房,东厢1间、西厢4间;进深7+2柱,长度34米。一、二层高度各4.5米,西式建筑元素居多。第三层歇山顶,层高5.5米,面积400多平方米,纯属清代古建筑,系民国20年重建时将清代福州会馆建筑中的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大门门额嵌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榜书“永德会馆”。







无论从文字记载,还是照片呈现,都反映了当时台江上下杭的繁华昌盛。岁月流逝,天翻地复,而这些古朴美丽的古建筑能如此完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如今,福州市政府正对这一片区进行保护性修膳改造,相信改造后的这一片区和永德会馆会以更加美丽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祝福福州德化商会的乡亲们拥有这么美好的共同家园!




望着古朴恢宏的永德会馆,我更想推开那爿厚重的大门,去窥视那逝去辉煌的岁月,永德商人们是怎样地团结一心,驰骋商海,抱团发展。会馆里的故事一定很多很多,商会里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一切,留待我们今后来发掘整理。
消息来源丨美篇/福州老建筑百科
作者丨林润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