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立论的前提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2287

发布于 暂无评论

推荐微信扫码

三国演义里,写到孙策被许贡的门客用毒箭射中面门,又偏要和于吉过不去,被神仙报复把命给送了(当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孙策是死于伤口消毒不彻底引发的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很致命,和什么神仙妖怪没关系,宣扬科学反对迷信人人有责)。决定把江东大权交给二弟孙权,对孙权说了一段话:“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好,那么辩题来了,“在公元200年,孙策和孙权谁更适合作为江东的统帅?”

按照当下很多辩论比赛的实际情况,许多辩手会用直线思维得出立论比如正方说,孙策好,因为孙策更会打仗,三国时期谁会打仗谁牛啊!你看后来孙十万(?)三次打合肥,被张辽满宠刷经验刷那么惨,如果是孙策,哪有这事!

而反方说,不对啊,东吴政权有严重的内部矛盾,而孙策最不擅长解决内部矛盾,许贡就是例子,只有孙权才能和吴四姓和解,你看顾雍步骘都是孙权主政时期才出来做官的。

还有更狠的反方,直接告诉你孙权合适,因为公元200年孙策死了……

按照曹顺的说法,这都是跳过前提,直接进入标准的部分。

当然,这不能都怪辩手。毕竟早期的辩论比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成长”、“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还是不可取的”这一类的辩题,本身是没有设置前提的,好比辩题只是“孙策和孙权谁更适合作为江东的统帅”,那前提的部分,就需要大家自己设定,自己提出,讨论哪一部分最有意义。

但直线思维的辩手很可能说,我们讨论公元208年吧,因为这一年发生的赤壁之战,对江东政权生死存亡最为关键,所以孙权更合适,因为公元208年孙策死了……

那前提是什么?

公元200年,袁术和吕布都被曹操击破,袁绍与曹操的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候,江东是应该倒向一边,还是应该伺机待发?孙策平江东太过迅速,但武力只能占领疆土,不能收服人心,江东大姓对淮泗入侵者虚与委蛇,暗地里小动作不断,是应该怀柔,还是雷厉风行?这些,是时代背景,也是江东战略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设定标准,选择合适统帅的基础。

看上去,这些对论证帮助不大,但,诚恳地分析前提,是态度端正的表现。只有双方都诚恳,辩论才有推进的可能。不然,你看到的只会是,“我们讨论公元208年吧!你看赤壁之战多重要……”

昨晚华语网辩,讨论中国是不是应该普遍将高铁运营时间延长到0点之后。这种题目,最基本的态度,双方也应该告诉大家,地铁现在的运营状态如何?末班地铁上到底有没有人,维护地铁的时间要求目前的情况如何?地铁公司赚钱么?

这也许很花时间,也并不会让你直接赢得比赛,有时候事实还会对你的持方有伤害。但如果跳过这部分,你和对方辩友,就只是敌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