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们为什么不盈利?贝恩:司机报酬、奖励补贴和相关保险是亏损主因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

1077

发布于 暂无评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移动出行服务的出现,曾是对传统租车行业的一次颠覆。然而,从移动出行市场发展来看,亏损却依然是行业的主旋律。

美国当地时间8月8日,Uber发布了2019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亏损达52.36亿美元,是自2017年开始披露财报以来的最大亏损金额。在我国市场,占据强大市场份额的滴滴出行仍然尚未实现盈利。

8月20日,贝恩公司发布《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亚洲出行行业坎坷的盈利之路》。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即时配送业务所展现出的巨大热情,曾在中国出行市场掀起一轮为期三年的发展狂潮。然而眼下,受乘客安全问题影响,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运营许可条例,出行行业整体急转直下。

贝恩公司研究曾一度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但据最新预测,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

报告称,中国出行行业一度风生水起,为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然而发展至今,增速逐步放缓,盈利之路依然举步维艰。 网约车,共享单车和B2C共享汽车三大领域发展增速严重放缓,仅即时配送企业短期内前景较为乐观盈利性增长有路可循。

研究指出,2018年中国智能共享出行行业总体增势趋缓。网约车、共享单车和B2C共享汽车三大领域发展严重放缓,仅即时配送企业短期内前景较为乐观,交易总额在2018年实现了40%的增长。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投资规模锐减约90%,导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此前,行业巨头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发生两起乘客遇害案件令乘客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法规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出行行业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研究称,中国智能出行行业在经历了2014-2017年的狂飙突进后,2018年增速开始放缓。投资者对共享出行领域的热情正在消退,对投资概念和标的愈加谨慎,而即时配送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来源:《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

为啥亏损?司机报酬、奖励补贴和相关保险是亏损主因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年增长率降至25%,月活用户数量下降了5%。受乘客安全问题和不断收紧的法规政策影响,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滴滴近期宣布已从其平台清退了30万名不合格司机。我们预测2019年的增长率将低于5%,不过,随着消费者信心的重新建立,加上安全措施完善后“顺风车”有可能重新上线,增长势头预计将在2021年逐步恢复至10%至15%的水平。

报告认为,对任何一家新兴科技公司来说,实现盈利总是需要时间的,而出行领域的盈利之路远不止于市场份额争夺战。一方面,网约车行业领先企业一直在努力捍卫其市场份额。初创公司Lyft面对霸占60%美国市场的优步(Uber)毫无惧色,滴滴在中国的绝对领导地位同样不能阻止美团等新生势力迅速且有针对性地入局地方服务市场。另一方面,来自地方网约车公司与出租车的竞争威胁,限制了行业巨头们在定价和平台抽成(司机向公司缴纳的费用)方面的调整空间,同时平台抽成还受政府管控。如今情况则进一步复杂化: 滴滴的 “顺风车”业务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但现在该项业务能否恢复上线,助力公司重启盈利之路,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贝恩研究发现,司机报酬、奖励补贴和相关保险是造成Lyft亏损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潜在的方法提高出行平台利润率。

来源:《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

以Lyft平均每单总车费拆解来看,9.5美元为司机收入(包括奖金补贴),乘客每单平均车费为13美元,3.5美元为平台收入(占每单总车费的27%)。车费定价水平和实际抽成对于利润率有较大的影响,优化空间取决于外部格局和内部熟练度。固定成本约占当前平台收入的75%,可以采用多项内部措施或行动进行优化。

报告作者,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先进制造业务和汽车业务主席曾伟民分析指出,大部分规模行业而言,随着规模扩张都能赚钱,一方面是由于其定价方面有更高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这与其成本架构相关。而对于出行平台而言,其成本架构中可变成本占比较大,在运营方面还有许多可以优化的空间。

“司机报酬、奖励补贴和相关保险是导致出行行业亏损的非常共性的原因。” 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刘湘平直言,“对于出行行业而言,规模化肯定能够带来一定的优势,如管理成本、平台研发费用的分摊,但绝对不意味着自然的盈利。”

如何盈利?四大关键手段助力出行企业提升利润

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中的领军市场,中国出行行业的探索之路,对于相关企业如何在区域市场中站稳脚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挑战重重,我们认为不仅在中国,乃至印尼、印度在内的所有亚洲发展中国家,出行行业依然有很好的盈利前景。”曾伟民表示。

“有几个比较关键因素或者路径可以让出行企业有机会进一步提升盈利的能力。” 曾伟民介绍,对于想要破解盈利难题的出行企业,贝恩公司针对网约车市场总结出以下四大关键盈利手段:

极致的运营。极致的运营对出行企业重新获得公众信任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应对乘客的出行安全问题,各大出行企业相继推出紧急联系人、实时位置共享、车内录音和虚拟号码等功能。

除此以外,出行企业还必须解决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运营亏损。贝恩研究发现,Lyft的单均运营亏损高达45%左右。尽管大幅提高乘客车费和平台抽成可以弥补某些成本的大项开支,但在管控较为严格的国家,例如中国,这一方法未必可行。出行企业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优化,积极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例如,网约车公司可能有机会通过投资电动车车队来提升利润,贝恩公司针对中国地区的研究表明,这一举措可降低约65%的燃油成本。2018年到2020年,中国充电站数量预计将增加六倍以上,而在东南亚充电站目前仍十分罕见。

区域聚焦。区域密度对网约车业务的盈利至关重要。网约车公司应该瞄准优势地区,建立密集且稳定的车队规模,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运营成本。在中国的高线城市,网约车公司的渗透率正在临近饱和点,这就意味着公司应该将业务重点转移至低线城市,去那里争取高增长机会。

相邻扩张。 对大多数网约车龙头企业来说,建立“全平台”模式尤为重要。他们可以通过向电动滑板车或即时配送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出它们在算法和平台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东南亚,Grab为了拓展业务版图,已经开始测试旗下支付服务GrabPay。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各大企业为弥补运营亏损,还需要对供应链进行深入分析,关注垂直领域的整合。从汽车融资到汽油和零部件的集中采购,企业可以沿着价值链不断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蔡晴表示。

持续创新。网约车公司将通过平台实现人车互联,在未来增值服务和数据领域,扮演重要的“守门人”角色。

自动驾驶汽车这一重大技术突破的普及不再是天方夜谭,企业若能精准地制定战略布局,将有望颠覆全球出行市场,走上规模化盈利之路。例如,拓展云服务领域机会,基于个人资料和位置信息进行精准营销从而实现乘客数据变现等。对做好准备的企业来说,自动化驾驶技术的潜力巨大。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企业目前的创新优势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审:姚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