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打麻将曾经是犯罪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1067

发布于 暂无评论

推荐微信扫码

“生活”和“我”的关系,总是有一些过分真实的写照:

不过没关系,毕竟我是一个每天都要重新梳理自己生活、随时重新出发的人。尽管,出发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再一次被生活扼住喉咙。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理想生活抱有热情与向往。

如果你忙碌时觉得太疲惫,闲散时觉得太荒废,总认为自己的理想生活在别处,那么,不妨读读这份书单。

「读一手」栏目回归的2019年第一期,带你触摸理想生活的模样,一起思考如何好好生活。

上班的周一总是漫长熬人,蹦迪的周末总是转眼即逝,同样的24小时,却总过出天差地别的感受,其实,这一切都是“时间”这个小妖精在作怪。

这本《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时间杂学》,就围绕“时间”这一主题,讨论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人体内的时钟1天有25个小时吗?体内时钟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杯装泡面要等3分钟?是否可以通过“虫洞”回到过去?

这些有趣的思考,涉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既神秘古怪,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透过日常小事,我们也能看到浩瀚宇宙。

如果评选最会生活的城市,那我想成都一定榜上有名。火锅、夜市和成都人爽朗的口音,组成了这个城市热辣鲜活的日常。

而在一百年前,成都人也是这样会生活的吗?《消失的古城》就通过描绘清末民初成都人丰富的日常生活,讲述这个城市是如何从传统走入现代的。

如今成都街上的声音是流浪歌手的歌声,一百年前,街头巷尾回荡的则是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豌豆!”“豆芽儿!”“牙齿,牙齿,金牙齿;手表,手表,烂手表……”

如今酷爱“搓麻”的成都人怎么也想不到,一百年前,在成都,打麻将是犯罪。

《消失的古城》记录了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从听戏、泡茶馆、逛庙会,到上街游行、响应革命。而生活的主角则是乞丐、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算命先生、剃头匠这类普通人,他们一同组成了独特的成都生活。

理想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又要如何实现?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在《住宅读本》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村好文除了是一位获多项建筑设计大奖的著名建筑师,更是村上春树住宅的设计者。在他的理解中,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住宅还必须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书中对家居的理解,是从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发掘而来。相较于华贵的装修,自然的光线、温暖的炉火、独自放松的角落、小孩的玩乐天地等等因素,才是中村好文认为的理想家居必备条件。

居所并不完全等同于家,因为家是承载着生活的重量的。《住宅读本》里有一个“居心地”的概念,指家里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舒适的、长时间休闲的地方,“居心地”大概就是真正的生活所在之处。

“为了生活”,总会成为我们加班、过劳、给自己过大压力的理由。而事实上,过劳往往会毁掉我们想要的生活。

过劳是一种普遍现象吗?是什么导致了过劳?是现在才有了过劳吗?过劳的危害是什么?对于过劳有什么解决方案?在《过劳时代》中,作者呈现了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正在共同经历的“过度劳累的时代”。

这本书的第一节小标题“‘过劳死诊断电脑’因为过劳而瘫痪”,带有讽刺感的好笑。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这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寻找过劳背后的原因,也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做出的尝试。

这本书名,不就是所有日夜加班的年轻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吗?的确,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社畜”自救指南。

作者大原扁理是一个已经隐居八年的思考者,他也曾过过那种每天工作12小时、假日无休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他领悟到有薪水、没品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真的过起了“做二休五”的人生。

我们成为“社畜”,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赚钱来到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除了金钱以外,我们还有其他路子可以逃脱困境、享受自由吗?

大原扁理就在《做二休五》里提供了一种不用赚太多,也可以过自在生活的思路。

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没关系,可以租郊区的;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没关系,可以自己动手做;嫌理发又贵又烦人,没关系,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仅发型稳定,也不用忍受办卡买产品的推销套路……

虽然“做二休五”的方法听起来不切实际,但起码传递给你一种思考,人生可以尝试做一些减法,因为究竟如何生活,其实是可以自己选择的。